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

七股鄉誌 聚落篇~西寮村

第六節 西寮村

第一項 村落概述
西寮村的北邊為將軍鄉青鯤鯓,南邊為塩埕村,東邊為頂山村,最西邊為青山港沙汕的
最北端,過了沙汕就是臺灣海峽,面積5.1平方公里。全村只有沿著西寮溪的西寮聚落。民
國98年(2009)底,全村人口數為564人。

西寮庄的陸運相當困難,原只能以連牛車都不易通行的塭岸泥土小路對外連絡,往東、
往北至頂山子及青鯤鯓聚落,即今南25-1線之前身。往南今有庄頭路口原有橫跨西寮溪,長
逾50公尺的竹橋,日治末期則因鹽業的開發需要,改建為檜木結構的鹽業五分車鐵橋,今則
為水泥橋;近年更沿早已廢棄的舊鐵道,闢南25-2線,往南連接塩埕村,有興南客運車停靠
站。

西寮聚落位址原在內海沙汕上,清乾隆末年陳姓「西寮祖」陳坂在此築寮捕魚,首先在
此定居建立聚落,因為位於頂山子之正西邊,稱為西寮。後來,才有將軍鄉玉山村的公館吳
姓、北門鄉的柯姓及馬沙溝的陳姓陸續移入。今西寮溪流經此地,先轉往北再轉西一大彎後才西流入海,聚落即沿著河道大彎處東北側發展,呈為長條型村落。47 全村僅西興宮一個祭
祀圈,分北、中、南3角頭,48 無角頭性質祭祀活動。

清代的西寮港,是停泊大型帆船的重要港口,西寮人對外連絡主要靠海運,船隻順著
航道往北由青山港出海。帆船可越過臺灣海峽往返澎湖及唐山,據耆老口述庄內擁有的帆船
數,不下20艘。清嘉慶20年(1817),南鯤鯓廟由海汕遷至今址時,西寮庄民以帆船義務載
運青斗石、福州杉等建材。日人整建西寮港時,庄人以帆船至澎湖運來大量硓石及三角石
(玄武石)建港口南堤岸,以為港口與內海的分隔,迄今仍相當堅固。

凡屬西寮庄民的帆船,皆以「西」為首命名,例如:西海順、西風等船名。戰後,庄民
改以柴油動力漁船捕魚,約有20多艘,船名也依往例,以像是西勝豐、西東興、西進興、西
進利、西盈發等命名,一眼可認得出來是屬於西寮人的。

自從民國60年(1971)前後,沙汕地形大幅改變,港道自然淤塞,航道往北的出口亦
改轉向西,漁船進出不易,只能停靠青鯤鯓港及後來的中心漁港。現在的西寮港僅能停泊膠
筏、舢板船約20多艘,進行內海的插蚵工作。在民國94年(2005)前後,乃設置觀光碼頭,
以觀光漁筏載客遊七股潟湖,但自然海潮沖破海汕,河口淤塞日益嚴重,此新碼頭已閒置多
年,無法使用。

除捕魚外,庄民尚有養蚵、牽罟、捼魚栽、圍「堀仔」(類似「石滬」)捕魚等與海有
關經濟活動。不過維生相當辛苦,所以庄內流傳著「牽罟倒退行,無某賣阿娘;牽豬母奶仔
耍腹肚,拖撐仔食無補」俚語。

此外,西寮是一個不斷向大自然要地的聚落。當聚落腹地不敷使用時,居民以蚵殻、硓
石填入西寮溪中,再至南邊挖取內海底土回填,早期形成沿著西寮溪有一座接著一座的鋟
蚵仔寮景觀。而庄民欲建房屋居住,也以同樣的方式填海,再向國有財產局價購土地、興建
住宅。

戰後在入庄處三角地設有西興國小,但長期的人口外流,於民國79年(1990)廢校,現
在校地闢為公園,與雲嘉南國家風景區設置的造景連成一氣。村辦公處、西寮社區活動中心
集中在庄廟西興宮處,另有一處「西興園」公園。

第二項 宗族活動
第一目 陳姓西寮祖派下的宗族活動
陳姓「西寮祖」名為陳坂,原籍「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18都鼎美鄉芋頭社」49 ,據傳陳
坂共有4兄弟一同來臺,其中1人途中遇難,有2人由西寮上岸後向東往內陸發展,但從未回
來西寮相認。陳坂生子敬、子標(1803-1878)、梭、論4子,即「西寮陳姓四房祖」,以此
推論陳坂應於清乾隆末年來臺。50
陳姓「4房祖」的神主牌位,迄今仍由4大房輪祀,每年1輪,每年冬至在當年輪值的家
宅中有祭祖活動。51 另外,2房陳子標派下房內,有「天上聖母」神明擲筊輪祀;52 而4房陳
論派下房內,則有「三王爺」神明擲筊輪祀。

第四項 茶餘飯後
第一目 寫閘仔位
北門地區沿海鄉鎮的大小河流出海口,經常有魚、蝦、魚苗迴游,居民捕撈以獲利維
生。「閘仔位」就是在溪流中捕撈魚獲的「位置」,為了避免紛爭,自然形成了一種競標
「捕撈權」的特殊人文活動。西寮溪的「閘仔位」在庄廟西興宮正前方,原有3站,現僅剩2
站,每年的農曆正月初2於廟前開標,出價最高者可得標,而標金則全數歸為庄廟所有,其
他人未得標者則不得隨意在溪中捕撈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