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

七股鄉誌 聚落篇~玉成村

第一項 村落概述

玉成村面積3.1平方公里,2009年底人口1,100人。位於台17線與176線匯合處,境內沿著176線,有七股分駐所、七股中區巡守隊,加上昔時的舊郵局及菜市仔商圈和民國70年代的海產街,服務與指標性產業與大埕村連為一氣。

日治初期,「上七股藔」與「下七股藔」、「六成」等3庄於日明治34年(1901)合隸屬「蕭壠堡七股藔庄」;迄日大正9年(1920),分為「頂玉成」及「下玉成」兩聚落,戰後設村則沿用命名為「玉成村」。

今玉成村境內包含台17線以西的六成(玉成)、台17線以東的五股仔、七股鄉公所對面的新菜市仔以及農場寮仔等聚落。全村有玉龍宮(新菜市仔除外之聚落)及七股市場南千宮等2個祭祀圈。

日治時期,日人動員庄民將今「六成排水」沿岸之林投樹清除,改種木麻黃,2009年則清除木麻黃,並將六成排水路庄廟後之部份加蓋、綠美化,今成為村民散步、運動的好去處。

第二項 地名典故

第一目 六成/玉成
今庄廟玉龍宮附近的聚落。此地原為內海海岸,在19世紀中葉陸化為海埔,庄民稱為「菅仔埔」。此庄最早由學甲中洲陳姓後裔陳九、陳生父子、陳浮、陳聯斷等3戶入墾,不久,漚汪周姓、口寮陳武、佳里南勢陳姓入墾而結庄,因成庄時有6戶,故名為「六成」,此地名一直沿用到日治初期。後來庄內又有西寮陳牪、灰窯港陳得、及七股寮曾姓遷入,陳姓為庄內最大姓。

第二目 五股仔
庄廟玉龍宮東邊的小聚落,大約日治中期才成庄。先有西寮陳姓及曾姓,後有後港許姓、埔頂黃姓、及劉姓入墾。最初分為五股開墾而得庄名。

第三目 農場寮仔
玉成村北半部的大片農田屬台糖公司農地,統稱為「七股農場」,墾民因種甘蔗搭寮聚居形成小聚落,稱為「農場寮仔」,戶數並不多,居民以頂廍林姓後裔為主。

第四目 新菜市仔/七股市場
位於今七股鄉公所對面的聚落,是戰後才建立的聚落。聚落地原屬臺糖公司的田園,民國42年(1953),黃秋鐘先生時任臺糖公司原料委員,為促進地方繁榮,透過管道協議以自己的私有土地與臺糖交換,興建市場,人稱之為「新菜市仔」,期能提供「中七股」居民一般性消費服務。「新菜市仔」建立後,陸續有由鄰近鹽埕地仔、玉成、大寮、番仔塭、三合仔、頂山仔、中寮仔等地的居民移入,形成一什姓聚落。

菜市仔在2─3年後就宣告收場,原菜市仔建築仍屬私人所有,故後來地主分段變賣予庄民自由運用。但黃秋鐘先生於民國50年(1961)集資合股籌建「七股戲院」,並將住處租予郵局等作法,帶動小聚落內酒家、撞球間等娛樂場所聚集,庄民也能做些週邊小生意,使此小聚落繁榮一時。
結庄之初,民國56年(1967)庄民吳鹿吉於聚落入口處設神壇,逐漸成為庄廟性質,民國58年(1969)命名為「南千宮」。迄民國62年(1973)南千宮欲以庄廟身份正式加入「西港仔香」,方才以「七股市場南千宮」之名出轎,才有今「七股市場」之地名。

第三項 宗族活動

第一目 中洲陳姓宗族
在六成庄尚未結庄時期,學甲中洲「陳桂記」後裔即有大房世系陳浮、2房世系陳九
(中洲陳鼎派下)、及大房世系陳聯斷3人舉家遷居,也是最早入墾的3戶。此3系神主牌位平時各自祀奉於各宗族長老家中,每年農曆正月初1,各宗族各自舉辦食祖活動,參與人數皆在100人上下。

第二目 灰窯港陳姓宗族
灰窯港陳姓原籍「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」,陳禎郎派下陳得(1784-1836)為此系入墾六成庄之始,後裔子孫每年以擲筊方式輪祀陳得與其父陳文春(1752-1836)2人之神主牌位,並於每年冬至前的星期日聚族舉行食祖活動。

第三目 漚汪周姓宗族
每年農曆正月初2於周姓祖厝進行食祖活動。

第四目 口寮陳姓宗族
今將軍鄉口寮的陳姓1世來台祖陳岸,於嘉慶年間來臺定居,陳岸之第3世孫陳武及第4世陳蔭父子入墾六成庄落地生根。每年農曆正月初1於陳姓祖厝舉辦食祖活動。

第五項 茶餘飯後

第一目 靠寄車吃穿的風光歲月
大約在民國50年(1961)前後,黃秋鐘先生與12位親友合股,在「菜市仔」聚落內開設「七股戲院」。戲碼內容有人戲也有電影,當時每到晚餐時間一過,鄰近龍山、三合仔等聚落居民相約到戲院來看戲,也有集資租用鐵牛仔車,滿載客人前來,戲院經常是坐無虛席。附近居民就地在民宅亭仔脚,做起無本的「寄車」生意,自己戲稱是「靠寄車吃穿」。

但好光景並沒有持續很久,大約在民國60年(1971)結束營業。後來,戲院建築租予「玉龍鞋廠」,成為製鞋廠房,一直到民國69年(1980)才拆除,改建為「十間仔」白色透天厝,戲院的盛況僅存記憶與想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